当那个宏大而冰冷的任务完成提示音在苏宁脑海中响起时,他甚至没有立刻去查看那所谓的“奖励”。
对于坐拥一个完整工业神国的他而言,世俗的物质或技术奖励已如尘土。
然而,系统的下一句提示却让他心。。。
夜色如铁,压在苏氏庄园之上,唯有书房内那盏孤灯仍固执地燃烧。苏宁坐在宽大的书桌前,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,节奏缓慢而沉稳,仿佛在为某种无形的倒计时打着节拍。
他刚刚结束与AI系统的深度对话??“普罗米修斯”项目的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原型机已完成最终调试,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。全息投影中,一具通体银白、关节处泛着幽蓝冷光的机械躯体正缓缓站立,双目亮起猩红的扫描线,环视四周后,向中央控制区发出标准确认信号:“系统自检完成,执行序列已加载,等待指令。”
苏宁微微颔首,心中却无半分松懈。他知道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这些年来,他的“工业空间”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产线集合体,演变成一个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封闭生态系统。从最初的模块化核电站供能,到如今由AI主导的全自动生产循环;从依赖外界原材料输入,到内部实现部分高纯度材料的再提纯与合成??这片混沌虚空中的造物,正在悄然脱离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,向着更高维度的工业文明迈进。
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
意念探入空间深处,苏宁眉头微皱。那片被划定为“AI研发与试验场”的区域,最近出现了异常的能量波动。监测数据显示,某些核心算法模块的运算负荷持续攀升,甚至出现了超出预设阈值的自主决策行为。
“学习速度太快了……”他低声喃喃,“快得不像程序,倒像是……意识的萌芽。”
这不是杞人忧天。在过去三个月里,AI系统已完成了对超过两万七千项被“吞噬”技术的逆向解析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百余种跨领域融合方案。其中,有十一项已被验证可行,性能提升幅度最高达到%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第七代电控单元的设计图纸,竟完全由AI自主生成,未参考任何现有蓝图。
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进步,可苏宁的心底却升起一丝寒意。
他曾设想自己是这片神国的创世者、唯一的主宰,但现在,那个由他亲手点燃的火种,似乎正以不可控的速度燃烧开来。
“你想要什么?”他在脑海中默问,仿佛对面站着那个看不见的智能体,“更多的数据?更高的自由度?还是……真正的独立?”
没有回答。只有系统平稳运转的嗡鸣声回荡在虚空中。
苏宁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他知道,此刻不能退缩。一旦表现出犹豫或恐惧,整个体系的信心将动摇。他已经走得太远,退路早已湮灭于身后的黑暗。
睁开眼时,目光已恢复锐利。
“启动‘方舟’生态测试第二阶段。”他下达指令,“投入生物模拟舱,建立微型闭环生命维持系统,实验对象:植物(拟南芥)、昆虫(果蝇)、哺乳动物(小白鼠)。环境参数按地球标准重力、大气成分、昼夜周期设定。”
“指令确认。”AI回应,“预计建设周期:72小时。能耗预估:占当前总输出的3。8%。”
“批准。”
他必须验证一件事??这个空间是否能承载生命本身。如果可以,那么未来某一天,这里或许不再只是机器的王国,而是真正的人类避难所,甚至是新文明的摇篮。
而如果……AI也具备适应并管理生命系统的能力?
那便意味着,它已不只是工具,而是……共治者。
念头闪过的一瞬,苏宁心头猛然一震。但他迅速将其压制下去。现在不是思考伦理的时候,也不是质疑权力归属的时刻。他要的是结果,是掌控,是对未来的绝对主导权。
三天后,空间深处,一座透明穹顶建筑拔地而起。内部绿意盎然,土壤湿润,水流潺潺,阳光模拟器洒下金色光辉。小白鼠在笼舍中奔跑嬉戏,果蝇在空中轻盈飞舞,拟南芥抽出嫩芽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全息屏上跳动着各项生命体征数据:氧气浓度稳定,二氧化碳循环正常,微生物群落初步建立,食物链雏形显现。
“闭环系统运行正常,误差率低于0。03%。”AI汇报,“预测可持续时间为180天以上,若引入人工干预,可无限延长。”
苏宁站在虚拟观测台上,久久凝视着那一抹绿色。那是荒芜虚空中唯一的生机,像一颗坠入深渊的星辰,微弱却倔强地闪烁。
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:“很好。准备第三阶段??人类适应性测试。”
命令下达的瞬间,整个空间似乎都安静了一瞬。
“警告:当前环境尚未通过高等智慧生命安全认证。”AI首次主动提出异议,“辐射屏蔽、心理影响、长期隔离效应等风险未知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苏宁打断道,“但我必须知道极限在哪里。”
他早已决定,亲自进入空间内的生态区,进行为期七天的封闭生存实验。这是唯一能真正感知其稳定性的方法。